新能源山东谋定发展-国研智库·万祥军:院士恳谈创新驱动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 采编:作为创新驱动发展2019院士恳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7日下午,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承办的2019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在济南成功举行 。
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在济南成功举行
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以“新科技引领新革命,新能源驱动新发展”为主题,500多名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分享新能源领域新模式、新技术、新机遇,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推动山东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书坚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求变图强、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新能源产业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
与会领导、院士和嘉宾共同见证了有关新能源产业合作项目签约,吸引和推动更多的院士、专家和创新团队投身山东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山东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水平。
围绕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山东组建了工作专班,编制了发展规划,成立了新能源产业基金、产业协会和专家智库,“6个1”协调推进体系基本建立,各项工作加速推进。下一步,山东将以这次院士恳谈会为契机,聚焦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加快编制出台核电产业、氢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专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聚集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为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
“山东省近日印发《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明确用5-10年,建成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为核心特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体系,把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成为山东重要支柱产业。”与会嘉宾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对记者表示。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万祥军表明,规划明确了未来山东新能源产业规模、应用规模、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聚集度等发展目标。他说:“山东打造5个年产值过千亿元、在全国竞争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10家产值过百亿的全国知名的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配套企业。”
瞄准新能源产业的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与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各类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力破解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等重点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签约环节,与会领导、院士和嘉宾共同见证了“秸秆/玉米芯类木质素转化为高速飞行器航煤燃料的关键技术中试应用”“胶东半岛核能清洁供暖研究与示范项目”“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共建新能源学院”3个合作项目签约。项目落地后,将吸引和推动更多的院士、专家和创新团队投身山东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提升山东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水平。
图示:与会嘉宾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作主旨演讲。
院士积极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郑健超等3位院士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3位院士围绕大力发展氢能源产业、全能源链协同转型、促进核能多元化规模应用等领域,深入交流全球最新前沿、发展趋势,分享前瞻性思考和创新观点,积极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能源转型离不开“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得以坚强的原因之一,是信息安全性得到了严格管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分析认为,现在,电力系统必须承担充分开放的社会责任,支持民众通过泛在的互联网了解并参与到发电、输配电和终端消费的过程。但是其代价则是用户正常诉求数据中可能混入了无意或有意的虚假数据或恶性代码,可能使电力系统变得脆弱,甚至被颠覆。
薛禹胜提出,在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与高度可靠的内网之间建立一个信息缓冲网。应用大量已有的或将会出现的数据清洗技术来排除恶意代码,并经过边缘计算的提炼,使最后需要进入内网的数据不但安全,并且数据量大大减少,从而兼容了智能电网的坚强可靠性,及公用网的开放性。
这样的深度融合,贯通了互联网与内网,形成了能源领域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智能电网本身就是一个能源领域的信息物理系统,电力物联网则是针对能源领域社会元素的信息物理系统。缓冲网则以引入时滞的代价贯通了互联网与内网。”
“研究能源转型,不能孤立为单纯的物理问题,而必须与政策及不同参与者的行为紧密耦合,物联网扩大了智慧能源网的信息感知及终端调控的范围。”薛禹胜坦言,具体到日常生活中,能源物理信息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合理的用电用能建议。
“未来5到15年山东进入核能赶超黄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广核集团科技委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郑健超说,核能在山东能源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多年现场勘查调研和论证,山东确定了多个适合于建设大型核电站的厂址资源,为推进大型先进的规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山东建设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核能领城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目前,创新平台已有三大核电集团参与的12家研究院完成组建。中广核、中核、国电投正在山东开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应用研究,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此外,郑健超说,山东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预计明年投运,这为在山东研发、推广高温气冷堆规模制氢技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郑健超认为,核能在山东的多元化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未来5到15年,山东核能加快发展、赶超先进的黄金机遇期内,核能多元化规模应用将在山东能源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山东省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对氢能源的投资已超过2500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讲述了氢能源使用的前景和目前中国氢能源使用的情况。他说,根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将占能源比重的18%,能减排60亿吨的温室气体。从2017年至今,中国宣布的对氢能源的投资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形成了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六大产业集群,完整的产业链也正在形成。
下一步,干勇认为,氢能交通的重点车型包括厢式货车、液体容器车、小卡车,中型、重型卡车,大型汽车,公交车和大客车等,其中中重型商用车是关键。
讲座中,干勇提到了前段时间引发广泛质疑的南阳“车载水解制氢”氢能源汽车。他说,所谓的“水变氢”“加水就能开”都是不规范的语言,实际上“车载水解制氢”氢能源汽车是在探索一种路线。水氢汽车加水后还有一步,就是水制氢,有电解水的制氢装置,最终还是用氢能源来发动汽车,这样就把运输氢和加氢放在一起,减少了运输氢的步骤。
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成为山东重要支柱产业
“新能源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万祥军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提升山东省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规划,山东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3大重点产业,优化提升4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3大前沿产业,加快新能源在电力、热力、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壮大5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3435”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研发、检验检测和产业发展高地。
“根据规划,山东将以工程的办法推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推进创新能力提升、质量品牌建设、产业与应用融合示范、区域能源转型示范、“互联网+”智慧能源等5大工程。”万祥军表明:推进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骨干企业等优势单位资源,搭建一批对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层次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山东推介总投资三千多亿的115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新能源汽车和核电投资最多。”万祥军对记者表示,在去年9月29日山东儒商大会2018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进行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推介。
“山东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传统能源占70%多,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山东而言意义重大,这一产业也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万祥军对记者表示:为此,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了《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万祥军说:“在《规划》中明确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聚焦10个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核电、智能电网及储能3大重点产业,热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4大优势产业,氢能、可燃冰、海洋能3大前沿产业。”
“我们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先期储备了300多个项目,这次论坛优选出115个技术水平高、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推介。”张新文说,这些项目总投资3000余亿元。
张新文重点推介了几个领域。分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核电领域、智能电网及储能领域、太阳能及风电领域、热泵、生物质领域、氢能、可燃冰领域。
新能源汽车领域将重点建设综合型青岛姜山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培育壮大淄博国金、舒驰新能源客车产业园等本土电动乘用车、商用车品牌和项目。配套发展青岛力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山东威能年产10万台/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生产等一批动力电池项目等。
核电领域推荐了烟台核电研发中心、荣成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工程、台海集团水下大型高压容器高端装备制造等。
在氢能、可燃冰领域则有济南“中国氢谷”“蓝鲸2号”平台等10个项目。张新文介绍,济南“中国氢谷”集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于一体。“蓝鲸2号”平台则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执行海上可燃冰试采任务“蓝鲸1号”的姊妹平台。
张新文表明,山东将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据省委省**安排,山东正在协调与中国工程院、北京钢铁研究院合作制定氢能源规划,争取在新能源行业提前布局,尽快形成山东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新文说,这些项目代表了未来山东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市场占有率、预期增长率、投资回报率等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其建设期间为2018年至2020年,恰是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集中发力的关键期,是企业投资创新创业的重要机遇窗口期。
新能源山东谋定发展-国研智库·万祥军:院士恳谈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