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生态谋定中山火炬高新区-万祥军:国情研究自主创新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一股”,居然诞生于中山! 截至目前中山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上板企业累计达百家,回顾中山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有一只股票见证了当年中山“敢为人先”的魄力,这只股票的上市还被誉为全国“火炬计划实施10年来十大要事”之一。
创新驱动火车头更成为全国典范
它不仅是中山“第一股”,更是当年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一股”,这只股票就是“中炬高新”。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于2019年6月17-23日,在广东调研考察期间中山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表示。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招鸿,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林细权,火炬区党工委委员吴楚萍出席会议。。
全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上市公司-中山“第一股”。1995年1月上市时名称为“中山火炬”,2001年2月更名为“中炬高新”。1989年10月中山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负责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产业投资和部分公共事务管理。
中炬高新开创了国家级高新区企业上市先河,成为全国高新开发区企业“第一个吃螃蟹者”。是中山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件大事,已被载入史册!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级高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意义深远。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在一些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全国有10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高新区是和厦门火炬园、威海火炬高新区成为国家三个火炬高新区三个城市之中的其中之一。
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文龙在会上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兄弟镇区优势资源深度对接,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助推火炬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杨文龙表示,2016年以来,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以“一区多园”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速增效的精神,按照《关于推进“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府办〔2016〕36号)的工作部署,火炬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与南头、板芙等9镇区开展“国家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园”合作共建,力促加快全市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推动全市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发展格局。
两年前,中山火炬区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万祥军说:“中山火炬开发区以科技体制机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科技创新人才加速汇聚等优势阐释了“双创”精神,不仅成为中山市创新驱动火车头,更成为全国典范。”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成为中山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中山火炬高新区双创工作由火炬区创新创业中心负责。
近年来,创新创业中心积极推动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在前期已成功成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在中山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申报方案 ,终于成功跨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行列!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开发区”),又称中山港街道,隶属中山市,位于中山市东部,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共同创办的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等7个国家级基地。2013年,火炬开发区获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
图示:中山火炬高新区召开规上重点企业经营用工情况服务座谈会。火炬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招鸿出席会议并要求,全区要做好“稳信心、稳政策、稳岗位、稳增长”四方面工作,为广大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图示: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林锐熙赴火炬开发区、古镇镇督导创文工作。
图示:1995年1月24日,全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上市公司——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新闻发布会。
图示: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成立仪式
大湾区珠江西岸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加快推进,拟打造珠西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调研考察中 万祥军对记者表明,努力实现澳门、中山两地优势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是中山未来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向。
走出在一片滩涂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中山火炬”道路之后,火炬开发区实现了由农业镇到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历史变迁,踏上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万祥军告诉记者:该基地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将打造成澳门中山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载体。
@、拟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该区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园区、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珠三角(中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等多项称号,积极发挥国家高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辐射带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下一步该区将高标准打造创新创业环境,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快推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深港高端创新资源纽带,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化拓展港澳深中合作。同时,积极引入转化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火炬开发区以获批国家“专业资本集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作为该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抓手,通过用好国家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载体服务功能建设、投资基金设立、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双创生态体系建设四大领域,努力营造升级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加速推进
澳中致远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作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建设情况汇报时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山火炬高新区开展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该基地建成后,将着力打造成澳门中山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葡语系国家特色产品展示中心,中山特色小镇及中山与澳门合作项目和成果展示中心,澳门企业投资中山、中山企业投资澳门和葡语系国家的咨询窗口,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及传播火炬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实践与展示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中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下阶段中山市政府将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火炬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火炬开发区集聚了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中山)等新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也在加速布局、引进。据介绍,下阶段火炬开发区将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平台,包括国家创新型园区、珠三角(中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和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设。
“此外,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火炬开发区也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等载体,通过建设多层次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布局高端创新平台。”万祥军说。
聚力双创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中山火炬高新区十分重视顶层设计,在推动双创工作中,园区以聚焦双创主体激发创新活力为主线,认真分析园区双创工作实际现状,对全区扶持双创主体和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研究和修编。”调研考察中万祥军对记者表示:高新区还印发《科技强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7份文件,加上现行有效的经贸科技政策文件,共计30份,构建了园区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推动双创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双创生态
中山火炬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各项改革举措,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的政务和营商环境。正式上线使用园区经济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幅提高经济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深化“一对一”沟通,为企业开展个性辅导,打通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完备的政策体系,加上高效的政务机制,构成了中山火炬高新区“管家式”的双创服务体系,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2017年6月,园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双创工作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和充分肯定。以此为契机,中山火炬高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区正在通过创新行政服务机制、创新政府扶持方式、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科技金融体系等四项举措,构筑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格局,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完善。
@、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在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孵化体系中,园区注重大力培育“初创企业-科技企业-龙头企业”发展梯队,不断壮大双创主体规模。如今,中山火炬高新区不仅孵化了一批像康方生物一样极具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还孕育了一批像联合光电一样富有创新实力的上市公司(2017年成功登陆创业板)。
据介绍,联合光电是国内行业的“隐形冠军”。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专注于光学镜头设计开发、精密制造、销售与技术服务。目前,联合光电已在光学防抖、超高倍率变焦镜头、4K高清开发领域成为国内惟一独立开发并规模量产的企业,高倍率变焦镜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位。
近一年来,中山火炬高新区大力实施《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行动计划》,设立2000万元的孵化平台专项资金和创业孵化资金,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孵化成果位居中山市前列。
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4家、省级3家、市级12家,孵化载体面积55.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81个,累计毕业企业243家。园区孵化育成体系成效凸显。创业中心获批第三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中心和健康基地均获“2016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优秀(A类)”。
与此同时,中山火炬高新区坚持以落实科技创新 “八大抓手”为着力点,不断集聚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和高层次人才等关键要素,有效增强要素支撑,实现科技创新与双创工作的融合发展。
为满足科技企业的各类融资需求,中山火炬高新区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路子,成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在设立风险资金池、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开展企业上市培育、投融资专题辅导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将致力打造企业孵化、科技信贷、创业投资和上市培育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此外,为了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山火炬高新区拟成立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完成场地选址、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和设计方案,将加快推进各项建设,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服务。
@、继往开来推动经济发展再迈新台阶。
随着中山火炬高新区示范基地建设和双创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双创资源、双创要素加速集聚,双创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成效进一步凸显。
联合光电在深圳创业板正式挂牌,弘景光电等3家企业也在“新三板”挂牌,中荣和明阳申请主板上市已获证监会备案。上市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模式。目前园区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累计达39家,区内“新三板”企业销售收入两年增长率达103%,税收两年增长率达75.98%,其中5家亿元以上“新三板”企业的成长性最为良好,近两年实现销售收入比增96.17%,税收比增123.8%。
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中山火炬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保持领先势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48家,增加值168亿。健康科技产业实现科工贸总收入377亿元,全年共引进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21.6亿元。新增市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31家,完成服务业项目入园37个。
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3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余家。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3.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7.7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园区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健康科技、新能源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中山火炬高新区靓丽成绩的背后,除了双创工作的推动与支撑,还与其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道路有关。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办区宗旨,发挥自身对外创新接口和对内创新枢纽的作用。二是实施产业转移和技术改造。通过成本倒逼机制和建设产业转移园,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目前园区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每年约33亿元。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改造,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三是引进重大项目,提升产业规模。四是建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聚集能力,推动产业布局由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健康科技产业、光电产业等三大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中山火炬高新区推进全区双创工作纵深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山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加快培育新经济,壮大新动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建设全国领先高新区和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双创生态谋定中山火炬高新区-万祥军:国情研究自主创新